新闻中心
行业资讯

我公司白河县硫铁矿污染治理工程“以废治废

发布:zn-js 浏览:1208次

文章来源于 陕西生态环境公众号

陕西高位推动金属矿山系统治理

   切实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2022年11月18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印发《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21-2030年)》(陕环发〔2022〕44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金属矿区污染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编制中长期规划,是我国首个流域大尺度以风险管控思想为核心的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是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涉金属矿区未来十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施工路线图,对“十四五”我国大力推进矿山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504101548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涉及秦巴山区,供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以上水量,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突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长期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大量的废渣无序堆放,废渣酸性废水和矿硐涌水排放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支流河道水质超标,感观较差,对汉丹江水质安全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秦岭期间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扎实推进白河县硫铁矿区污染整治工作的同时,做出重要决策部署,“举一反三”编制 《陕西省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21-2030年)》,分区域、分层级、分阶段开展系统治理。

       陕西省汉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工程。《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筹开展汉丹江流域涉金属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的纲领性文件,是相关市县开展专项调查评估、方案编制、工程设计和实施、验收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宝鸡和西安等五个地市31个县(市、区),流域面积6.27万平方公里,涉及铜矿、铅锌矿、钼矿、钒矿、锰矿、金矿、汞锑矿、镍钴矿、铁矿等有色金属矿和黑色金属矿,以及硫铁矿、石煤矿等典型多金属伴生的非金属矿,需对这些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形成的量大面广的采选废渣、矿硐、尾矿库、采选冶企业等四种污染风险源进行系统整治。

       为夯实《规划》编制基础,共开展了9个专项调查和11个专题研究,总体摸清了汉丹江流域内涉金属矿产开发污染风险源的分布、数量、环境污染状况和特征等情况。《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降低水环境风险、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根本目标,坚持风险管控和减污修复协同增效的总体导向,优先推进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源的综合整治与系统修复,构建流域多级风险管控体系,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突出科技引领与支撑,构建综合整治技术与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历史遗留矿山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模式,筑牢汉丹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再塑“水澈、山青、人安康”的田园风光。

       《规划》划定26个不同风险等级的防控区,设计出5个任务不同的先行示范区。创新提出质量控制断面和风险管控断面等两种类型断面,划定56个质量控制断面和70个风险管控断面。根据断面污染状况,划定出28处优先治理区域和4类优先治理对象。创新设置了包括“质量控制断面主要污染物达标率”、“风险管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风险管控率”等在内的5项《规划》指标。构建出推动重点区域详细调查和方案编制、推进矿区源头防控和污染综合整治、统筹矿山多要素系统修复、加快矿山企业污染防治和绿色转型、完善流域环境风险预警与应急体系等5个方面的任务体系。

       《规划》设计出未来十年涉金属矿区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重大工程项目清单。包括区域性调查评估与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工程、污染风险管控与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流域水安全监管及应急能力建设、试点(示范)工程、科技支撑与规划实施评估等五种类型、总投资105.25亿元的工程项目,其中需各级政府为投资主体的筹资44.86亿元。提出建立包括工程项目清单-实施-验收-销号制度、工程项目省市县三级会审、多部门联动管理、试点(示范)工程上收管理权限、示范区域全过程咨询服务等在内的重大工程项目组织管理制度体系。


三、《规划》主要特点

       《规划》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关于规划主线。《规划》提出坚持“系统诊断-源头防控-过程控制-保护修复”的风险管控策略,在专项调查(研究)、目标指标、任务设计、技术方案设计、工程项目设计等全过程中得到了贯彻落实,是本《规划》最主要的特点和亮点。在污染源-污染途径-受体保护的风险管控思想指导下,开展了流域污染与风险全面调查评估;创新开展流域环境风险评估,划定出26个不同风险等级的防控区域,实施“源头阻控(减量)+人工修复+风险管控+自然修复”的风险防控与修复方案。

       二是关于建设定位。《规划》定位于总体性、长期性、方向性,提出将陕西汉丹江流域建设成为国家典型矿区环境风险管控与减污修复协同增效的实践样板、国家流域环境风险管控综合管理示范地、落实社会资本投资生态修复政策的试验田等三个定位,为国内历史遗留矿区污染治理问题的解决提供陕西经验和智慧。

       三是关于空间分区。《规划》创新构建出流域多污染源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划定出26个风险防控区域。综合考虑流域网格化环境风险评估结果、防控区断面超标情况、河流敏感性、下游断面跨界情况以及所在行政区域环境应急能力等因素,构建出一套风险高低评判的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划定出9个高风险区域、8个中风险区域和9个低风险区域,提出 “高治、中控、低防、全监测”防控区防控策略。风险防控区域是《规划》的重要单元,《规划》对每个风险防控区域均针对性分析了问题,提出了任务和工程投资。

       四是关于水质类型断面。为充分体现风险防控和水质安全底线达标控制要求,《规划》在防控区内设置了质量控制断面和风险管控断面。通过风险管控断面关注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并趋于稳定、河道色度下降等或者逐步达标,以及质量控制断面关注污染物的达标,即可认为该防控区域的风险管控和整治工程措施有效。

       五是关于系统整治。《规划》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源头性、系统性、综合性。突出从污染源头上下功夫,提出污染成因、水文地质勘察、源头减污、综合利用等要求。《规划》提出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与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一体设计、一体施工、一体验收、一体评价”要求。同时开展了管理体系、监管体系、制度创新、能力建设等任务设计,充分体现任务的综合性。

       六是关于因地制宜分类的整治技术路线。不同类型的矿硐、废渣、尾矿库等污染源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策略,注重自然恢复作用。在就地或就近处置的情况下,考虑废渣风险等级、渗水状况、是否具备施工条件等主要因素,设计7种不同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路线。产生酸性渗水、具备施工建设条件的高中风险废渣总体采用人工修复模式;无渗水或渗水显中性、具备施工建设条件的高中低风险废渣总体采用人工修复+自然恢复模式;呈自然恢复趋势或总体不具备施工建设条件的高中低风险渣总体采用自然恢复模式。针对持续产生酸性涌水或涌水重金属超标的矿硐,《规划》提出应在详细勘察前提下实施有效封堵,实施源头疏排、关键通道精确封堵、采空区(井巷)充填、帷幕阻断等组合技术。

       七是关于四级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作为成效评判标准。《规划》提出四级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分别是一级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断面、二级的风险防控断面、三级的质量控制断面、四级的流域风险预警断面。通过实现一级、二级断面水环境风险逐步下降和三级断面的水质达标,作为整治工程实施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的成效判断标准;通过四级预警断面的水质监测,确保流域水环境安全的底线要求。

       八是关于配套政策和技术体系。《规划》提出制定汉江丹江流域涉金属矿产开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综合整治《规划》实施评估等2项重点制度,制定包括涉金属矿区生态环境调查评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废弃矿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勘察设计、废弃矿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废弃矿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效果评估,以及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6项技术文件,不仅直接为汉丹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服务,也为我国矿山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贡献力量。


四、《规划》技术策略选择

       金属矿山治理修复因其污染成因复杂、治理技术难度大、工程经验不足等,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规划》提出在风险管控总体思路指导下,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改善”总体要求,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源头性、系统性、综合性。

       源头性体现在提出鼓励综合利用,实施矿硐、废渣、尾矿库、企业等综合整治的任务和技术要求,突出从污染源头上下功夫,无论是污染成因、水文地质调查、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等,都充分体现把握污染成因、源头减量的思想。同时强调始终坚持用科学精准的调查数据编制治理方案,夯实工程治理基础。

       系统性体现在提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防控、河道生态修复,以及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等任务。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理念,统筹考虑各种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将污染防治技术措施与生态修复技术措施进行了充分融合,坚持整治工程“一体设计、一体施工、一体验收、一体评价”。

       综合性体现在实现涉金属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需要统筹技术、监管、政策、投资等各方面的力量,为此在任务设计中既安排了整治工程方面的内容,同时提出开展监管体系、制度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任务,以充分体现任务的综合性。

       《规划》提出应因地制宜采取分类的整治技术路线。不同类型的矿硐、废渣、尾矿库等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治理策略,注重自然恢复作用。在就地或就近处置的情况下,考虑废渣风险等级、渗水状况、是否具备施工条件等主要因素,设计7种不同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技术路线,产生酸性渗水、具备施工建设条件的高中风险废渣总体采用人工修复模式;无渗水或渗水显中性、具备施工建设条件的高中低风险废渣总体采用人工修复+自然恢复模式;呈自然恢复趋势或总体不具备施工建设条件的高中低风险渣总体采用自然恢复模式。针对持续产酸涌水或重金属超标的涌水矿硐,提出应在详细勘察前提下实施有效封堵,实施源头疏排、关键通道精确封堵、采空区(井巷)充填、帷幕阻断等组合技术。当前,陕西省白河县正在大力探索的废渣经相关材料处理后就近回填矿硐以实现“以废治废”的治理技术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来源: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 徐州 · 泉山区纺织东路1号

电话:0516-85550069

邮箱:749974695@qq.com

联系人:朱经理

版权所有 中能化江苏矿山生态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